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06253
 隨風流浪~風玲(璦嫚兒)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高貴如你~美麗如妳~!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火山~地震~國際世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靜思、智慧、愛 證嚴法師著
作者: 隨風流浪~風玲(璦嫚兒) 日期: 2011.07.23  天氣:  心情:










靜思、智慧、愛 證嚴法師著
 


卷一 靜思 之 菩薩道
 






菩薩道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業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修己結緣

  人們都有煩惱,
而煩惱大多指的是貪、瞋、癡而言。

因貪瞋癡能生障礙,
人們有了貪就易發瞋,由瞋心又起癡念。
人為何不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呢?
因為捨不得付出(貪),
不但不能舍,反而要爭(瞋)。
為什麼要爭?因為我們不明真理(癡)。
這三種是我們內心的毛病,一定要消除。

  人們要追求的,不只是福報,
更要勤修智慧,才能有真正的福業。
我們要修的福,應該是福緣,
這是到任何地方都被人敬愛的。
有了被人支援成就事業的好人緣,就是福緣,
也就是我常說的「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
我們如常去做利益眾生的事,就可以廣結眾生的福緣。

  依道而行

  佛陀講經就是講道,經者道也,
人若能依道而行,終會到達目的地;
也就是說:學佛者能依教奉行,則終至成佛。

有道是:「佛法難聞今已聞。」
現在既已聞到佛法,就要趕快把握。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們既已得人身,得聞佛法,
如不趕快利用今生了脫煩惱斷生死,
更要等到何生度此身呢?

  我們要愛惜、重視自己的力量,
不拘大小,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財富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來鋪好將來
要通往菩薩道的橋梁。

 除舊布新

  我們常用
「福祉與春光並茂,德業與歲時俱新」
這兩句話向人賀年。

  什麼是「福祉與春光並茂」呢?
學佛的人,就是要有造福人群的心,
如此才能在每個人的周圍都有茂盛的福業,
日日都如沐浴在春天一樣的快樂安詳。

孔子說:「擇不處仁,焉得智?」
他的意思也就是告誡我們:
居住的地方要選擇仁德之士多的地方,
那才是有智慧的人。
所以我們應從自我做起,
以仁以德來感化周圍的人士,
使周圍的人都有造福人群的慈悲心,
共同締造祥和安樂的社會。

  什麼是「德業與歲時俱新」呢?
眾生在人間,大多數都在煩惱中增長惡業。
我曾說過:心無厭足,惟得多求,
增長罪惡;這是一般的人生。
學佛的人就要常念知足,
才可發揮充足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知足的福中人,
有一分力量就去救人一分。

所以我常說:你們都活在富有中,
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愛心及感情,
這就是知足守道。

大家常行在菩薩道中,
不斷向前精進,所以說:「德業與歲時俱新」。

  如我們每個人在過年前,
總會把屋子內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

學佛的人,心也要日日都像過年一樣除舊布新,
從現在開始把好的、新的佈置起來,
把壞的淘汰掉,讓自己每天的心地清新潔凈。
 
如我們每個人在過年前,
總會把屋子內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
學佛的人,心也要日日都像過年一樣除舊布新,
從現在開始把好的、新的佈置起來,
把壞的淘汰掉,讓自己每天的心地清新潔凈。
  八垢與三福田

  在佛教經典中曾說到八垢——
八種悖逆情理的心理垢病——那就是:
(一)譭謗佛、(二)毀滅法、(三)譭謗僧、
(四)不孝父母、(五)不敬師長、
(六)不看護(救)病人、(七)不救濟貧民
(八)不憐憫眾生。
以上這八種該護的不護、
該做的不做,就是逆理不順道。

  若能把上面所說的八種悖情逆理的心理垢病,
轉善過來,順理行持,
則能成就三大福田(亦稱八福田)。

  一、敬田:
是尊重(一)佛、(二)法、(三)僧三寶。

  二、恩田:
是(四)孝養父母、(五)尊敬師長。

  三、悲田:
是(六)看護病人、(七)救濟貧民、(八)憐憫眾生。

  具備了這三種田,就是大福田,
慈濟就是希望人人能親自耕種福田,
以增長諸善福業,消除三災。
所以我們能有今天的安定生活,
就要更精進更努力的去造福人群,
完成菩薩道業。

  福慧雙修

  佛陀也是凡夫所修成的,
眾生只要有佛陀這分救人救世的精神,
則與佛同體。
所以佛陀出現在人間,
也就是因為要救度眾生。
儘管二千五百多年前,
他出生在印度,入滅也在印度,
但他卻能夠把精神遍佈天下宇宙間。
因為佛陀的法身慧命,
是超越時空法界、無始無終的。
我們每年慶祝佛誕節,
只是化跡人間的佛。
佛陀在人間,
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有與他同等的這分智慧,
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
都能進修慈悲與智慧,可以說是福慧兩就。

  佛教徒不但要修福更要修慧,
福慧兩者不可或缺;修行如有偏差,
距離成佛的目標就很遠。
有些人總認為只有專心唸佛,
不管世事才可了生脫死,這是不正確的。

在《阿彌陀經》中有句話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什麼是善根呢?就是慧;
對佛教的教理不去追究,
不透徹眾生本身的心源,
又怎能得生彼國呢?
眾生的心一片糊塗,
要如何才能得生彼國呢?
一定要有大善根;除了大善根外,
還要有大福德,
這個福德也就是廣結眾生緣,
完成菩薩的道行。

  佈施

  佛教的四無量心——慈、悲、喜、舍;
都不離佈施心。
佈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
世間的人為了財,
造就了無量的罪,
世間的天災人禍,
都是由於大眾的貪瞋慾念所造成的。

  不會利用金錢的人就會被財物利誘而埋沒了,
有錢而善於利用財物,
則能造福人群,功德無量,
這就像人要靠水分而活,
但也有很多人被水溺死的道理一樣。

  人雖然不能離開水,但水也要恰到好處啊!
有句話說:財慾是禍水。
學佛要能利用財物,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以慈悲、歡喜、勇猛的心來為善喜舍。
認清世間的財物,
只不過是給予我們的資生之物而已。

 凡夫到佛

  為什麼我要用慈濟來表現佛陀的精神呢?
因為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人間,
四十九年的講經直到將入滅前七、八年間,
講的是《法華經》。
《法華經》佛陀講了七年,
我們一字一拜,字字稱妙、句句稱寶,
真是妙法啊!

《妙法蓮華經》可以說是佛法之寶;
佛陀出現在人間,他的本懷就是要講《法華經》,
所以說《法華經》是佛佛道同,
每一尊佛出現在人間,也就是為了講《法華經》。

  《法華經》的內容是什麼呢?
就是要教我們行菩薩法。
我們每個人都說我在學佛,
學佛也就是要到達佛的目標,
從凡夫要到佛陀的境界,
這中間要經過的就是菩薩道,
菩薩道也就是凡夫與佛,
此岸到彼岸之間的橋梁,
也可以說是茫茫大海中的渡船。
所以佛陀在人間說法教化,
就是教我們行菩薩道,
也就是《法華經》的全部精神。

 菩提心

  眾生都有佛性——良知,
只因沒把它發掘出來,所以無法發揮良能。
現在的社會,造罪作案的人這麼多,
難道那些作惡的人一生下來就是惡人嗎?
不是的,他們一樣有良知,
只不過他們的良知被物欲所蒙蔽。

  佛法就是要啟發眾生這分良知,
大家應該都聽過「人之初,性本善」——
人最初的本性是善的,
只因為受到後天環境、潮流的影響,
使這分善良的心埋沒了。
佛陀、菩薩出現在人間的使命,
就是要啟發眾生的善心——良知。
這分良知如果能確實地把它發揮出來,
就是良能,就可以救度眾生。
我們本身就是佛,自己就是菩薩,
只要良知良能發揮出來,
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
去造福人群的,
這分可以救人之心,就是菩提心。

  上求下化

  佛陀教導眾生要修行大直道,
雖然尚有其他很多方便法門,
但人生的時間不久長,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既然有一條筆直的康莊大道,
可從凡夫地直通佛的境界,
為何我們不走呢?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真正的菩薩道,
我們應向這條大道前進,
福慧雙修。如此,極樂世界就在眼前。

  倒駕慈航

  菩薩的路是無窮無盡的,是永遠沒有止境的,
縱然已走到盡頭也要再倒駕慈航。
如觀世音菩薩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
而現在卻又再來人間做菩薩,
即是倒駕慈航而來普度眾生。
所以,修行雖然已經到達目標,
但還是要再倒駕慈航。
所以說,菩薩的道路是永遠無盡頭、無止境的。

  四攝

  菩薩的起點必須要具備四種條件:
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又稱為四攝。

  一、佈施:相信很多人都有佈施的經驗,
我們有這分力量去扶助一個沒有生活能力的人,
這分施捨的感受是多麼快樂啊!
佈施是快樂之本,也是做人幸福的泉源。
所以有句話說「施比受更有福」,
我們要做菩薩,首先就是要佈施;
施,就是不斷地付出,不管是財物、是心力,
或是身體勞力的付出;如擔任志工。
只要做得到的,我們就要多付出,
這就是最幸福、快樂的人生。

  二、愛語:要怎麼樣與人相處,
才會常受歡喜呢?唯有愛語。
在日常生活中使人我煩惱、
生氣、緊張、鬱悶、惶恐的是什麼原因呢?
就是聲與色。眼睛看到不如意的形態——色,
就會引起愛憎煩惱、生氣;
耳朵聽到不滿意的聲音,
就憤怒、痛苦、憂鬱。
既然煩惱是由聲色引起,
那我們就該好好改善,做到柔聲和悅——
每一句話讓人聽了都會歡喜、快樂、安定。
要做到這樣,就必須愛語,
愛語就是聲音溫柔,
對所講的話都要負起責任,
要解決別人心中的結,
而不要去增加別人的煩惱。

  有一天,台北的委員陪同會員來,
其中兩位家庭生活富有,
房地產多得必須借朋友的名義去登記,
由於土地價格飛漲,他要與建築商合建,
必須這位朋友蓋章,沒想到朋友卻獅子大開口,
他覺得很不服氣,再加上其他的朋友對他說:
「你何必這麼傻呢?循法律途徑挖告他不就行了嗎?」
於是,他打起官司來。
他一見到我就說:
「師父,我好痛苦啊!一星期要跑三趟法院。」
我問他:「他究竟要你多少錢呢?」
他說:「四百五十萬元。」
我說:「假如你如數給他,那你還能拿回多少錢呢?」
他回答:「當然不只這數目,而是以億計算的。」
我聽了之後告訴他:
「那就給他吧!你給他四百五十萬元,
不但可以保持朋友的感情,
而且也不必三天兩頭地跑法院。
你若把去法院的時間精力用於事業,
賺的錢還比給他的多。」

他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地說:
「師父謝謝您,如果早有人這樣告訴我,
我就不會去打官司了。」

  另外一位也接著說:
「我的情況和他的一樣,
我是把土地登記在親兄弟的名下,
這個弟弟是我把他扶養成人的,
住的房子也是我買給他的,
沒想到他竟有恩不報,
還對我說他的章豈能白蓋。」

我對他說:「既然是自己的弟弟,
你就給他吧!歡歡喜喜地給他,他會感激你。
過去,你既然已給他九十九分的愛,
又何必為了一分和他計較呢?」

  他說:
「師父,我竟然忘了我已給他九十九分,
何必再和他計較這一分呢!」
就這樣一股怨氣也都打消了,
他歡喜,對方也歡喜,
彼此皆大歡喜。
這不就是一個清凈歡喜的凈土嗎?

  他們爭執打官司的原因,
就是聽了別人的閒言閒語,
而增加煩惱怨氣。
所以我說,要做一個菩薩,
除了培養佈施心外,還要培養愛語啊!

  三、利行:
所謂利行就是一切的行動必須要利益眾生。
我們要做一項事業,並不是只考慮到會不會賺錢,
而是必須考慮這分事業是不是對社會有貢獻。
你所做的事業如對社會人群有貢獻利益,
那你所賺的錢就是功德;假如你只管自己的利益,
不管他人的身心是否受到戕害,
即使你所賺的錢都拿來做功德,
也彌補不了這分罪過。
比如大家樂的風行、電動玩具的充斥,
不知毀滅了多少人的家庭,
斷送了多少青年的前程,
所以我們要做事業或從事任何職業,
應該先考慮看看不是有利眾生?

  四、同事:自己有機會接近佛法,
能做好事,能凈化自己的身心,
也要以身作則,把這分愛心、
誠心及利益眾生的行動來感化他人,
使周圍的人群與我一樣有這分佈施
、愛語、利行,大家同事一起來力行菩薩道。

  清凈本性

  既然我們都要學佛,
就要把內心的雜念怨賊除掉,
把自身的佛性顯現出來,
把佛性化為菩薩的功能。
我常說心凈則土凈,要一個團體美好,
就必須先從個體美化,
所以說,娑婆世界實在很不錯,
因為有惡濁,才能襯托出菩薩清凈的行為。

  有句話說: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沒有苦難的眾生,你又怎能做菩薩呢?
就像慈濟建醫院是為了救護病人,
沒有病人就不需要醫院,也就不需要醫生;
醫生能夠出名,是因為有病患讓他醫治,
這些都是同樣的道理。

  雖然今天我們都處在五濁惡世中,
但我們應該要自己培養這分清凈的本性,
希望大家共同一心,美化自己的心態,
來清凈我們周圍的環境。

你看人人都是菩薩,對每個人都以恭敬、
信仰的愛心相待,能這樣別人看你就是菩薩,
對你當然也會起恭敬的愛心,
這樣的世界,豈不是最清凈美好的世界嗎?

  所以,學佛千萬莫向遠方的靈山去求。
要記住,只要能夠向著自己心中的靈山塔好好地修行,
如此,現生你就是活的菩薩,來生就是已成就的佛。
希望大家能多用心,彼此成就、互相鼓勵,
共同在菩薩道上福慧平行前進。

 萬般帶不去

  學佛必須以佛道為自己當行的道路。
人都常常生死不得自在;
怕死而求神、求鬼、安太歲,
更有很多荒謬不合理的迷信。

  有一位老太太,拜神拜得很虔誠,
可以說無所不拜。
雖然已經皈依了,卻不是正信的佛教徒。
兒子媳婦表面都很孝順,卻是因為貪圖她的錢。
她剛往生時,尚停屍在家中,
父子、兄弟就吵起來了,
為的只是因為她的褲帶不見了。

在台灣有種習俗,
就是誰能得到父母往生時所穿的褲帶,
他就會「有財有庫」。
當他們爭吵不休、沒有結果時,就去問神,
最後得知母親哭著說,
她死後連褲子也沒得穿。
雖然她一生都很虔誠地拜神,
但死後仍墮入鬼道而無法超生,
這是因為她平時沒有認識佛教,
無法對子孫施以佛教教育,以致含恨而終。
如果她在世時能看開財物,
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儘量去造福人群,那麼這些福業就能由她帶去。

  經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自己修行自己得,自己做的功德自己受用,
不要等到身後讓子孫替你做。

《地藏經》亦云:
七分功德,六分生者自得,亡者只得一分。

  學佛要學正見,虔誠唸佛,功夫要自己做。
能發菩提心用心唸佛,就不必怕子孫不為我們做功德。
如果自己不唸佛,不用功、不造福,
到時子孫為我們做多少功德也沒多大用處。
總之,虔誠的唸佛,多發菩提心,
為社會眾生做救濟工作,
如此則福慧兼修,
生死就可斷,菩薩道就可完成。



引述於:
http://big5.jiexieyin.org/show.aspx?id=2843&cid=166&page=2

























FONT{COLOR:#800000}
標籤:
瀏覽次數:116    人氣指數:3516    累積鼓勵: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高貴如你~美麗如妳~!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火山~地震~國際世界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23 12:27
他, 57歲,桃園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23 07:40
她, 44歲,台中市,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