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65863
 劉阿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百尺竿頭」來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4台灣最熱門打卡點揭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研究
作者: 劉阿漢 日期: 2014.12.24  天氣:  心情: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原文: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文: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此語出自《伏爾泰的友人們#註1》一書,是作者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Evelyn Beatrice Hall,筆名S·G·Tallentyre,1868年-1956年6月)歸納伏爾泰(#註2)的思想後寫出,並非直接出自伏爾泰之口。伏爾泰從來沒有説過這樣的話,甚至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思想。

最早提出這句“名言”的,是英國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她在出版於1906年的1本題為《伏爾泰之友#註1》的書中引用了這句話。後來又在另1本書《書信中的伏爾泰(1919年ISBN 1-4102-1195-9)》中再次引用。但此後霍爾明確表示,她“綜述”了伏爾泰的思想。她的依據是“愛爾維修事件(#註3)”。
伏爾泰並不喜歡愛爾維修所寫的《論精神》一書,稱之為“一堆毫無條理的思想”;但當這位百科全書派哲學家的書出版後倍受教會和當局攻擊之時,伏爾泰又為之辯護。
於是霍爾在評論這件事時寫道:“‘我不同意你的説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説話的權利’從此便成了他的一貫態度。”

她“錯誤”地將這句她自己的評語加上了“引號”,結果使後人以為這是轉引自伏爾泰本人的話。霍爾自己後來在1939年5月9日的1封信中承認是她“誤”將這句話放在引號內而導致讀者誤解的。
她在信中寫道:您在我的著作《書信中的伏爾泰》中讀到的這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説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説話的權利’,是我本人的話,我不應將它用引號引起來。我無意中犯下的錯誤誤導了您,使您以為這是伏爾泰的1句話。請接受我的道歉。
霍爾的這封信後來被收入1943年出版的1本書中。日內瓦伏爾泰博物館(#註4)館長夏爾·維爾茲曾在1994年在1次電視採訪中重提這件事,以證明伏爾泰確實從來沒有説過、寫過這句“名言”。

事實上,伏爾泰本人也從來沒有“誓死捍衛”過他人的發言權利。法國研究伏爾泰的專家們曾舉過這樣1個例子。伏爾泰非常討厭巴黎《文學年代》刊物創始人艾利·弗雷龍。此君文字尖刻,常常攻擊當時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伏爾泰對其一直難以忍受,甚至專門寫了1齣諷刺劇來挖苦他。該劇如此之刻薄,以至於前來觀劇的弗雷龍夫人當場被氣暈。伏爾泰的朋友們最終動用他們在政府的關係,多方攻擊弗雷龍,甚至一度將其投入巴士底獄(#註5)。最後弗雷龍的老闆、伏爾泰的朋友拉莫永—馬雷謝爾伯決定解雇弗雷龍並讓《文學年代》停刊,伏爾泰這時卻並沒有“誓死捍衛”弗雷龍説話的權利……


結論:以言論自由為由攻擊另1個種族、另1種文化以及所有與自己不同的文明,難道就是應該容忍的嗎?由此可窺,絕對的言論自由是不存在的,也不應該存在。你甚至可以批評法律本身,甚至可以認為這是“惡法”。但當法律仍然有效時,你的言論卻不能違反法律。任何人言論一旦違法,法律就必將制裁。任何國家都無例外。


#註1:伏爾泰的朋友們(伏爾泰的友人們、伏爾泰之友)是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以筆名S.G. Tallentyre 寫作的1部作品,出版於1906年,1907年由Putnam's Sons 以其真名在英國出版。這本關於伏爾泰的經典著作仍然在近100年後的2003年繼續發行。
這本書以趣聞軼事的傳記方式記敘了10個生活非常接近的人的故事。這十個人處於同一時代,除了與伏爾泰的友誼外他們或多或少的彼此相互有著聯繫。這10個人中的每1個人都被賦予一下的幾種明顯的性格:D'Alembert 是思考者、Diderot 是談論者、Galiani 是智者、Vauvenargues 是警句家、多爾巴赫是東道主、Grimm 是記者、埃爾維修斯是反駁者、Turgot 是政治家、Beaumarchais 是劇作家以及Condorcet 是貴族。

#註2: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rouet,又名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 - 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作家。被尊為「法蘭西思想之父」。

#註3: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維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 ,1715年-1771年),是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辯論家。他資助過一些啟蒙哲學家。他的快樂論、教育理論和對倫理學宗教基礎的抨擊使他聞名於世。他的哲學名著《論精神》(1758)一經出版立刻在主流社會中聲名狼藉,因為這部著作攻擊了一切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他主要著作包括《論精神》和《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註4:瑞士日內瓦有好幾處關於伏爾泰的博物館。但這並不是因為當地人要刻意宣傳他,而是因為這些博物館的所在地樓房都是伏爾泰本人買下的房產。而且儘管有這麼多處他的”聖地”,但很多人還是不知道他在日內瓦住了20多年並寫下不少名著的情況,因為這些博物館從來不被“隆重推出”。

#註5:巴士底獄(法語Bastille,是1座曾經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堅固監獄,高30米,圍牆很厚,共有8個塔樓,上面放有大炮,監獄內設一軍火庫。「巴士底」在法語中即「監獄、堡壘」之意,原名聖安托萬監獄(Bastille Saint-Antoine),因其歷史意義後來直稱其為「巴士底」。
標籤:
瀏覽次數:377    人氣指數:597    累積鼓勵:1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百尺竿頭」來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4台灣最熱門打卡點揭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