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2)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4)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3)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3.01.11  天氣:  心情:
《入楞伽經》的如來藏說具有相當的豐富性及複雜性,本文的目的,即在說明如來藏由「我」,「無我」,以至「真我」的正反合三段辯證過程。《入楞伽經》現存三種梵本(Das、南條、Vaidya)○13、三種漢譯(宋本、魏本、唐本)○14,與兩種藏譯(其一譯自梵本;其二譯自宋本漢譯)○15。舉凡攸關題旨之文段,本文將比對諸本,以求其詳。

一.正題──如來藏我
大乘如來藏學,宣揚一切眾生本具清淨離垢之如來藏。此如來藏係染、淨諸法的究竟依止,亦為一切眾生畢竟成佛,甚至本來是佛的內在依據。如來藏的屬性,極類於婆羅門教之神我,因而與駁斥神我之原始佛教「無我」教義,看似背道而馳。其次,既安立如來藏為究竟的依持,並依之而建立世間的生死及出世的涅槃,則如來藏之超越、恆存即不容取消,否則便落入撥無一切之斷滅。以清淨如來藏為不可空除之「有」,正是如來藏學被視為「有宗」一系的緣由。也正因為主張究竟之「有」,故與原始佛法及中觀之學共許之一切法「空」分道而馳。如來藏思想緣何出現?根據印順的推定,可能有佛學思想的內在發展因素,亦有婆羅門教復興的外緣環境因素。在《如來藏之研究》一書中,印順指出聲聞經論的心性本淨說,如見諸《阿含經》的金土喻、摩尼寶珠喻等,都與如來藏思想具有相似的意義。○16然而,印順更詳細剖析《阿含經》並未以「自性清淨心」為了義之教○17;如來藏思想的興起和鼎盛,終究與梵文學和傳統婆羅門教的復興,關係更為直接和深切。○18正因為受有婆羅門教與梵文學的影響,經典之中對如來藏的描繪,便每每大同於婆羅門教之神我,甚至直接等同「如來藏」與「我」。《大般涅槃經》云: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是我義。(T.12,p.407b)即是一例。《央掘魔羅經》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我。(T.2, p.539c)意亦同此。如來藏學的早期聖典,確實大張「我」論之旗幟。《大般涅槃經》甚至明確地以三法印中的「諸法無我」為權說;而以「有我」之教為究竟:說言諸法無我,實非無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實、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變易者,是名為「我」。(T.12,p.379a)然而,似這般混同「如來藏」與「我」,乃至高揭「我」義,看在不忘無我之教的大乘行人眼中,總不免啟人疑竇。大慧菩薩--《入楞伽經》的啟問者--遂代眾人提出此問:修多羅中說如來藏本性清淨,常恒不斷,無有變易,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眾生身中,為蘊界處垢衣所纏,,貪恚癡等妄分別垢之所污染,如無價寶在垢衣中。外道說「我」是常作者,離於求那○19,自在○20,無滅。世尊所說如來藏義,豈不同於外道「我」耶?○21大慧菩薩所引述之修多羅,蓋指《如來藏經》,厥云: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22《如來藏經》,正是如來藏學最初期的經典,而經中描繪的如來藏,已然具足了一切殊勝的佛相與佛德。大慧菩薩因而問到:像這般圓滿而超越,內藏於垢穢的有漏身心之中的如來藏,比較起外道所說之「我」──那不依諸緣,自然而有、周遍、不滅的常作者──又有何異?誠然,在婆羅門教復興,「梵我一如」教義普行的宗教氛圍裡,大乘新興之如來藏義,似乎大幅沾染了神我的氣息,從而樹立「如來藏我」的正題。《入楞伽經》的「世尊所說如來藏義,豈不同於外道『我』耶?」一問,即充份反映此一正題。
標籤:
瀏覽次數:171    人氣指數:1571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2)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4)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