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肉粽」之作法:﹝王媽媽提供﹞
一、內餡材料:1. 糯米 2. 花生 3. 紅蔥頭 4. 鹹蛋黃
5. 香菇 6. 豬肉 7. 蘿菠乾 8. 蝦仁乾 9. 粽葉
蝦米 豬肉 紅蔥頭須先一起爆香過
粽葉需刷洗過]
我家的粽子是沒放蘿蔔干
二、花生要先煮熟,然後跟糯米和在一起備用
糯米須先洗泡過水
三、豬肉先滷好,再與炒好的蘿菠乾餡
﹝香菇、蝦仁乾、蘿菠乾、紅蔥頭﹞一起備用
依序是 把粽葉2葉成三角對折
糯米鋪底放上幾顆花生 然後放入全部內餡
在覆蓋上糯米與花生
蓋上粽葉 再綁緊即可
四、包好後的肉粽放入鍋裡,快火水煮 50 分鐘即可起鍋
![古代美女端午怀古](http://img.sccnn.com/bimg/336/065.jpg)
台灣的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是傳統的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並列為台灣最重要的三個節慶日。
端午節時值初夏,也是蚊蟲孳生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
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健康平安。
後來加上了戰國時代詩人屈原的傳說,使端午節增加了傳奇與紀念性。
端午節可說是現存的重要節慶中,歷史最悠久的。
由現代的眼光看來,祖先對端午節的看法確有其獨到之處,
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節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
菖蒲、艾草及雄黃酒固然是傳統避疫保健的方式,
現代人應尋求更進步的方式進行保健活動,延續先人的智慧。
划龍船
端午節最令人期待的活動便是划龍舟,
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
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整齊並且動作一致的划著船身修長的龍舟,
在精彩熱鬧的賽程中,合作的精神使得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的延續。
菖蒲、艾草
傳統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
以及「鍾馗」的畫像,成人飲雄黃酒﹝目前已很少見到﹞,
並讓小孩身配香包,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打午時水
台灣的「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
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豎立起來,
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小學生們每年這個時候都聚在一起比試一番。
包肉粽
端午節最為人熟知的食品便是「粽子」,
這個原本富有紀念意義的食品,在老一輩台灣人的巧手製作下,
已成為具各種變化,且隨時都能嚐到的美食了。
台灣的粽子種類很多,但是現代一般家庭端午節已不再包粽子了!
大多是在市場購買,目前市場上可以買到粽子有:
客家粽子、廣東粽子、江浙粽子、福州粽子、北部粽子、南部粽子、中部粽子等等,
台北有名的「肉粽大王」就是道地的「北部粽子」,
北海岸的金山肉粽也屬於「北部粽子」。
台北南門市場所賣粽子,一般都是以江浙、廣東等外省口味的粽子居多。
至於最具代表性的台灣的粽子「中部肉粽」市場已很難買到,
看起來幾乎將要失傳了!
吃過的人都知道,那種令人垂涎三尺的「中部肉粽」當你撥開粽葉的瞬間,
聞到的那種粽葉的清香足以讓你直流口水!
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那種口齒留香的感覺真的令人懷念!
http://38time.artjoey.com/festival/duanwu.htm